之前我也講過,這部法字面上比較簡單,沒有什麼不懂的,但是意義非常甚深,再加上具有特別殊勝的加持力,很多人都說聽了這些教言之後,對世間法的念頭減少了,對修行的興趣增長了。其實很多法都具有殊勝的力量和加持,比如以前講過的《開啟修心門扉》《山法寶鬘論》《修心利刃輪》等等。我這幾年一直想穿插地講一些修心的短法,講解和聽受都比較容易,不用很多準備。
大家都喜歡簡單的法,但有時候也需要一些較深的法,比如說「因明」《俱舍論》《現觀莊嚴論》,在頌詞上很難解釋,學過這些後再看《入行論》《前行引導文》等教言類的法就淺顯易懂,甚至原來認為很難的教證,如今再看特別簡單。聞思都有這樣的過程,一般情況,學習了特別難懂的法義之後,再學佛教的基本道理就駕輕就熟了,因此我們也要學習比較深的。大家不要失去信心,「我現在老了,身體不好、心情不好,對深法沒有興趣」,這樣不好。
「迷亂本無驟然性,觀作者相當日瓦!」
迷亂是指貪嗔痴等的分別念,或三界輪迴中所顯現的痛苦、業感,這些迷亂現象就像虛空中的雲一樣,依靠暫時的因緣積聚而顯現,但並不是在本基中或者說事物的本性中存在。所以,當我們在生活中顯現各種情緒和痛苦時,要觀它的作者相。
比如我今天特別痛苦,痛苦是什麼造的呢?「萬法唯心造」,那麼心到底是什麼樣呢?它就像夢中的事物,雖然有相,但是這種相,不管是顏色、形狀,還是來源、去處、住處等,在世俗中有如夢如幻的顯現,但在勝義中無處可尋。
佛經中有一部《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》,在此經中說:「觀諸世間,有為事相,皆如幻夢,無一真實。」世間所有的法,雖然在顯現中,有夢幻泡影般虛而不實的行相存在,但對這種行相,再用智慧進一步觀察,便一無所得,而且這種不得並非是本來存在而不得。
佛教裡說萬法皆空,如夢幻泡影。這並不是佛教的一種教條主義思想,從理性的角度用智慧進行推測就可以明白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前所有的顯現都可以觀為如夢如幻,再進一步觀如夢如幻的本體時,是了不可得的。
無垢光尊者的《虛幻休息》中也講了,緣萬法稍加觀察是如夢如幻,再進一步觀察,如夢如幻也得不到,這種得不到是與光明、空性無二無別。如果再深入去了解、尋找,世間中的一切迷亂顯現,本體就是不存在的。
在禪宗中講,這是一種禪宗的境界,在密法中講,它也是一種密法的境界,這種境界是每一位修行者在修行中可以感受到的,不需要通過打卦、算命來預測,也不需要問別人,「聽說萬法都是如夢如幻的,你給我說一下,真的是這樣嗎?」你自己當下觀察一切萬法的現象是什麼?你會發現它是沒有本基的,沒有本基的原因是什麼呢?就是沒有一切作者相,了無所得。
我們時時可以串習觀作者相,比如今天我起心動念,我看著這個動念,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虛假的,如果是真實存在,那也沒辦法推翻它,但是我去觀察時,發現根本得不到,這是理性的分析方法。
從感性的分析方法而言,我可以暫時讓它調皮,它想什麼都隨它,但是我用信心和智慧來了解的時候,也能了達心的本性,不需要那麼費勁。
所以,一切作者相都是不存在的,是暫時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