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

透視輪迴生命的狀況—1


透視輪迴生命的狀況1
作者益西彭措堪布/發佈日期:2013-12-15

以藴為觀察對象
所謂認識生命的狀況,說到底就是認識“藴”,認識自身這一堆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內容到底是什麼狀況,是常、樂、我、淨,還是無常、無樂、無我、不淨。如果能觀察自己當下五取藴的狀況,看清藴的真相,就會開始遮止認為它是常、是樂、是我、是淨的非理作意。然後安住在無我的定解中,就開始能夠對治煩惱,能從以往長期陷在惑、業、苦循環的狀況中脫離出來,這以後就真正走上瞭解脫正道。如果不去觀察自己藴的狀況,不能認識它的真相,那就難以脫出惑、業、苦循環的狀況。還會一如既往地被無明妄動的慣性所驅使,陷在惑、業、苦中運轉不已,發展出無窮無盡的輪迴。

因緣所生法都是剎那滅的自性,無可依賴
《廣大遊戲經》裡有一首偈說到:三有無常如秋雲,眾生生死等觀戲,眾生壽行如空電,猶崖瀑布速疾行。“眾生壽行如空電”的“行”是有為法的意思。壽命是一種由因緣造出來的有為法。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剎那的顯現,都是由前世的引業而來。業感緣起是非常精確的事,一生的壽命完全是隨宿業的力量念念不斷地運轉。

結合暇滿來看,我們好不容易從黑暗的三惡趣中脫離出來,就像漆黑的天空裡閃現了電光那樣,這以後就有了善趣光明,有了人這樣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識明了的狀態,而不是陷在漆黑處受苦深重的狀態。這時開始有了人的一定安樂,但這是非常短暫的。這個五藴身自從受生的第二剎那開始,就如閃電般剎那剎那地遷變,像懸崖上飛流直下的瀑布那樣迅速流逝。這裡要看到自己五藴剎那無常的真相。這個細無常在見解上的要點是:凡是因緣所生的現象,在剛一顯現出來時,這顯現本身就是滅的自性,這不是以其它壞滅因緣而使它壞滅的。

借助兩個比喻來認識
第一、銀幕影像的比喻。比如前剎那銀幕上沒有顯現高山影像,此剎那忽然出現了高山的影像。現在要觀察:這顯現的“高山”影像有沒有在銀幕上多待一個剎那?顯然沒有,這個影像是當即就消失了的,並不會停留到第二、第三等剎那。再觀察:是它自己就這樣子消失的,還是以其它因緣使它壞滅的?很容易看到:沒有東西摧毀它,既沒有人趕走它,也沒有誰轟炸它,是它自己一生出來就當即滅掉的。

第二、聲音的比喻。比如前剎那以各種因緣聚合,在這剎那顯現了一個聲音。這裡要看到:顯現的聲音自己就是滅的體性,也就是當它正顯現的時候,沒有誰用任何東西去砸它、趕它,也沒有用手槍射擊它。但它有沒有持續地待在空中呢?有沒有延續到第二、第三等剎那呢?顯然沒有,因緣生的這個幻相是自己消失的,沒有人對它做過任何摧毀的事。

這樣認識了兩個現象是剎那滅的自性之後,再推展到一切有為法上,都要認識到這些現象本身就是剎那滅的自性。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、一切眾生的身體、內在的心識、所住的房屋、房屋裡的傢俱、電器,再推展到一條街上的事物、一個城市的事物、一個國家的事物、一個地球的事物,乃至一個太陽系、一個銀河系、無數世界裡一切因緣所生的現象,完全都跟銀幕上顯現的影像一樣,自己本身就是滅的自性。

這樣的話,就覺悟到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任何人、任何現象、所做的任何事業、所得到的任何名譽、財富、地位、任何感情,無一可依賴、可保持。一切因緣生的現象都像虛空裡飄浮的白雲,沒有絲毫堅固性,沒有可依靠處。自己這一生一幕幕顯現出來的情景,就像舞台上不斷變換的戲劇情景那樣,是絲毫抓不住的。這樣會打消恆時擁有的執著!

原先我們想要抓住這世間種種的人、事、物,抓住快樂的一刻、團聚的一刻、成功的一刻、開心的一刻,我們錯認為這些是堅固的存在,試圖保有它、保持它,想依靠在這上面。時時都活在這樣的幻想中,一直希望這些喜歡的世間法常住,這讓我們對這個世間的貪著心非常強。


現在按諸行無常的法義,對外在的器世界、內在有情的六根、心識等各方面去觀察,會發現這些都只是一剎那的顯現而已,這些本身是剎那壞滅的法。本身像火焰、河流那樣瞬息萬變。這樣看清楚之後,就會放下保持它的幻想。


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