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

解決困難的藥方


若事尚可改  云何不歡喜


  若已不可改  憂惱有何益


 


  寂天菩薩的這句話,是非常殊勝而極為實用的一個訣竅,它不但能解除修行人在修行中所遇到的障礙,也能解決一般生活上所遇到的種種困難。


  首先談談如何解除修行人的障礙,例如現今有些修行人,初學時非常地投入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接受很多的灌頂或受戒等等,並承諾唸修很多的法,但俗話說的好:「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」一旦時間已久,之前剛入門時的投入與努力早已煙消雲散,幾乎判若兩人,念功課的時間和修行的時間也越來越少,所受的三昧耶與戒條倒違犯不少,導致心情鬱悶,越來越氣餒而自暴自棄,這時運用「若事尚可改,云何不歡喜。」的訣竅來整理自己的情緒如果你還年輕,可以好好地懺悔補救,重新開始依教奉行,腳踏實地的聞思修;如果自己年邁,已沒有重新聞思修的條件,智慧和記憶已大不如前,若是這樣也不應自暴自棄,因為「若已不可改,憂惱有何益。」所以也可以一心懺悔,老實念佛。佛菩薩特別以慈眼看待犯錯的人,只要有真心悔改的心,一心一意盡自己的能力做任何善行,至少臨終時不會在畏懼中演出人生的結局。這樣的人佛教稱為「摧滅魔幢者」,即是起初犯了些錯,但後來能夠痛改前非,這樣非常好,俗話說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」親友書亦云:何者昔日極放逸,爾後行爲倍謹慎,如月離雲極絢麗,難陀指鬘見樂同。」


  還有此句也可用在生活上,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。通常與家人不合或者同事、同學、情侶間甚至是宗教團體間的不睦,這些問題大部份都出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,因觀念的不同而導致的遇到事情時要好好地靜下來面對,然後思維「若事尚可改,云何不歡喜;若已不可改,憂惱有何益。」如果事情還有可以商討與改造的空間,為何不歡喜呢?如果事情已經沒有改變的可能性,就算不高興又有甚麼用呢?寂天菩薩還說:人生如夢幻,無論何事物,受已成念境,往事不復見。


  也可以這樣想,事情本身分過去和未來二者,已經過去的事情,不應該不高興,因為「若已不可改,憂惱有何益。」;也不應該為還沒發生的事情擔憂,因為「若事尚可改,云何不歡喜。」,反而要好好地準備,踏踏實實地去做,如此這般,即使沒成功也不會憂傷。


 


以前我在多芒寺聽《入行論》的課時,第一次聽到此偈就非常喜歡,之後把它當作我的座右銘,有很深的感受,不妨您也試試看,一定獲益非淺。


 


2010/10/21寫於福爾摩沙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