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

心經講解-9



色空雙運

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的意思和前面講的差不多,空離不開色,色離不開空。如果離開了色法,就不存在空性;如果離開了空性,也就不存在色法。在色法或者現象之外,不存在空性;除了空性以外,也沒有其他的色法或者現象。空性就是現象,現象就是空性。

為什麼呢?比如說,當我們的肉眼正在看一本書的時候,同時它就是空性的。佛菩薩境界當中一切萬法的空性,與我們所看到的不空二者,是位於同時的。作為現象的色法,根本就沒有離開空性。現象和空性二者,是無二無別、不可分離的。

我想用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,如果有人說:運動不異靜止,靜止不異運動。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矛盾的,但實際上一點也不矛盾。

怎麼理解呢?因為,我們所看到的所有靜止物體,比如一座大山,實際上就是運動的,所以靜止不異運動;實際上是運動之物,在我們看來卻是靜止的,所以運動不異靜止,這就是現象和實際存在方式的兩個不同側面。

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空性,但從我們的角度來說,它們卻都是那麼地完整、那麼地實在,這是為什麼呢?就是我們的幻覺在作怪。

比如說,從我們的肉眼來看一本書,是一個靜止的物體,無論怎麼去看,都不能看出它在運動,但前面也講過,從經典物理學的角度來說,你們都知道,如果用電子顯微鏡來看,它卻是由很多粒子構成的,而其中的每一個粒子,都是以極快的速度在運動。其中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,是以每秒7302200公里的速度在運動。

在原子裏面,絕大多數都是空間。我們都知道,原子裏面只有一個原子核,原子核有多小呢?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,如果把原子放大到這棟樓這麼大的話,那麼原子核的體積就只有一粒芝麻那麼小。除了原子核以外,在原子中剩下的其餘部分都是空的,只是一些電子在圍繞著它旋轉而已。正因為電子轉得太快了,人類的眼睛看起來,就像根本沒有運動的固體一樣,所以,以前的科學家會認為:原子就是不能分割的最小單位。

比如:如果在漆黑的夜晚用一根燃燒的蠟燭很快在空中畫一個圓圈,我們就只能在空中看到一個亮的圓圈,而看不出一個個的亮點;但如果劃圈的速度減慢以後,我們就能看到蠟燭的運動,以及蠟燭所在之處的亮點。

再比如,當螺旋槳飛速旋轉的時候,我們也只能看到一個似乎是靜止的封閉的圓圈,而根本看不到其中的葉片和空間,也看不到葉片的運轉。

為什麼我們看不出來呢?就是我們的眼睛出了問題,我們的眼睛還沒有這樣的能力,所以,我們的眼睛看起來是靜止的東西,卻並不能證明它是靜止的。而我手裏的這本書,就是由這些飛速運轉的原子、電子等等組成的。

當然,實際上運動和靜止不可能同時在一本書上成立。既然如此,那麼,當宏觀的靜止概念和微觀的運動概念發生矛盾的時候,哪一個是正確的呢?肯定微觀的結論說了算,所以,這本書就是運動的。

不僅僅是這本書,包括周圍的房屋、花園、山脈等等都是這樣,雖然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它們是運動的,但它們實際上就是運動的。同樣,雖然我們看到了樓房,看到了周圍的一切,對於我們來說,它們都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的,但實際上,它們卻是不存在的。

在了知這一切以後,我們就會恍然大悟:噢!原來是我的眼睛有錯,不要說什麼勝義諦光明如來藏,連世俗諦物質的細微層面我都看不見。

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,只是在特定的範圍內起作用。在這個範圍之內,它們說了算——眼睛看到是藍色,我們就認為是藍色;耳朵聽到有歌聲,我們就認為有歌聲,但是,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,我就不能再相信它們。那相信誰呢?相信佛的理論。最終的真理,就是佛教,特別是大中觀的境界。那個時候,物理學就幫佛教作了一件大好事。

雖然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,我能講得頭頭是道,你們也可以聽得津津有味,從頭到尾沒有什麼不懂的內容,然而,雖然我們知道自己生存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裏面,但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逃出去,還是要去接受現實,還是要從存在的角度來面對這一切。

明明我們知道這是虛幻的,為什麼還要把它們當成實在的呢?為什麼在實際操作的時候,我們的表現還是和普通凡夫一模一樣,凡夫追求的我們也渴望,凡夫厭惡的我們也躲避呢?

這就說明我們的修行還不到位,只是理論上知道了一點,卻羽毛未豐,還沒有真正的本事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起太大的作用。

但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,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見解,如果在此見解上再能進步的話,則以後在實際操作的時候,也會和普通的凡夫大不一樣,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而已。現在沒有能力,並不說明證悟空性不能斷除煩惱,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證悟空性,所以才不能斷除煩惱。

也許有人會想:既然這四句話的意思都差不多,那為什麼要羅囉嗦嗦地說四句呢?

其實,這四句話分別還有一些特殊的必要:
色即是空,是為了讓我們斷除常見。
常見是什麼呢?我們都認為,物質是實實在在、常住不滅的,這就是常見。

要斷除常見,就要證悟空性,這就是宣說色即是空的目的;
空即是色” 是為了讓我們消滅斷見。

斷見是什麼呢?有人認為,既然色即是空,那麼一切都是不存在的,所有的因果、山河大地、宇宙等等都不存在,什麼也沒有。這種不建立、不承認現象,只是片面、一味地言說空性的見解,就是斷見。

如果什麼都不存在,那我們所看見的周圍的一切又作何解釋呢?所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。

我們要把這些概念分清楚,如果分不清楚,只是大體、籠統地知道一個空性,便含混不清地妄說一切都不存在,就是違背現實,就是斷見。為了斷除斷見,所以就要說空即是色

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兩句話,是為了消除我們對空性和現象的細微分別——認為這個是空性,那個才是現象的分別。

我們就是要打破上述割裂空性和現象的執著,空性就是現象,現象就是空性,二者沒有任何差別,只是我們的分別念而已。這就是宣說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的原因。

在此之前的內容,我們可以和現代物理結合起來進行講解,但後面剖析受、想、行、識的時候,就跟物理完全靠不上邊了,因為受、想、行、識的空性,已經超出了物理學所研究的範疇,完全是不同的兩個領域。

雖然現代物理學在物質領域的研究成果還是令人可喜的,但在精神領域的研究卻沒有什麼突破。西方的科學家也認為,在精神領域的研究方面,他們也剛剛才起步,所以,在精神世界方面,只有佛說的,才是最透徹的。

不要說物理學,包括全人類的所有思想——各種流派的哲學、宗教、學說等等,都一點也幫不上忙,他們都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,根本無法對深層次的精神內幕,說出什麼真實的答案來。所以,解釋《心經》剩下的內容,就是佛教自己的工作了。
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