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貴上師揚唐仁波切對於《普賢行願品》的開示
弟子Grace略記
尊貴上師揚唐仁波切在台北應弟子祈請傳講《普賢行願品》並開示皈依之後,除了每日守不殺生、不妄語、不偷盜、不飲酒等居士戒外,要發心讀誦受持《普賢行願品》:
《普賢行願品》概分為三科判:1.七支供 2.發願 3.回向。
發殊勝廣大願才能成佛,此發願文廣大難行,菩薩才能完全做到,凡夫是做不到的,但是發願總有一天自己能親身力行。因為在人間,尤其是五濁惡世,人壽短暫、障礙多,因此一般凡夫不能全部力行。在什麼地方可以力行呢?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後就可以。因為無死亡、有恆河沙數的佛菩薩眷顧,順緣具足,可以馬上力行祈願文內容!
往生極樂世界有四個因,但是目前有些人好高騖遠,只求高法,把大圓滿、大手印、虹光化身、即身成佛看得很重,而把往生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看得輕一點。然而,過去在印度有許多大成就者往生極樂世界,譬如了不起的龍樹菩薩往生極樂,現在安住於此利益眾生。寧瑪白玉傳承主要祖師洽美仁波切精通大圓滿、大手印,他也重視極樂世界,因此與其眷屬一起往生極樂世界,現正安住極樂。
所以我們要重視極樂世界,因為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那麼困難,阿彌陀佛因地修道時發了殊勝大願,由於祂的願力故,人人可以容易往生極樂世界。
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個因是什麼呢?
1.明觀福田:
一閉上眼睛立刻可以把淨土觀想得清清楚楚,可以想起來唐卡上畫的或《彌陀經》上描述的景象。
2.集資淨障:
看個人條件,至少一盞燈、一支香、一朵花來供養。或者更方便的是,自己面向西方合掌,觀想西方極樂世界,向西方供一支香、一朵花後朝天空丟擲,也能累積資糧;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以大米、寶物向阿彌陀佛作供養;假如在外旅遊,好山好湖、好樹好花、商店街看到的美妙絲綢、昂貴珠寶、野外的雄壯牛馬、清淨的水…..反正所有可以生起貪心的對境都可以供養阿彌陀佛,心裡這樣想就可以累積資糧;或者自己朝向西方祈請彌陀安住淨土、眾菩薩安住人間渡化無邊眾生;還有頂禮、繞佛繞塔都可以積資淨障。
3.發清淨願:
發願和回向不一樣,若是回向一定要在已做任何善法的前提下回向;發願則是未做任何善法的前提下也可以發願,或做過善法後發願也可以,不管有沒有做任何善法都可以發願。未經過善法發願的方式,比如見到殊勝上師或到聖地(如五臺山)時發願:願普天下無邊眾生往生極樂世界。
總之,長期的發願每天一次、百次、千次、萬次,為了自己及普天下眾生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非常重要。還有,自己造的任何大小善法,唸一句觀音心咒「嗡瑪尼貝美吽」、蓮師心咒或一頂禮,所有微小的善根都回向自己和眾生往生極樂世界,發此清淨願非常重要。現在不論修任何本尊,如普巴金剛、文殊菩薩、觀音菩薩、普賢菩薩……修完之後,要發往生西方的清淨願。更殊勝的是,自己面臨死亡要斷氣時發清淨願非常重要。觀想淨土,憶念過去所造善根,迴向自己死亡時馬上往生西方淨土,這樣一定會成功,這是可以保證的。
4.發菩提心:
希望自己和所有六道眾生能快樂。在世間看到任何人、旁生遇到困難,如果有能力,馬上幫助他離開痛苦;如果沒有能力,發願將來自己有能力使他離開痛苦。
往生西方的四因每個眾生都需要,只要想做也都可以做得到。
普賢的普是指「一切」,賢是指「好」,因此心好、行為好就是普賢行的意思。我希望大家得到《普賢行願品》的口傳之後,你們在具備讀誦的條件下就應該每天不間斷地念一遍《普賢行願品》,這是非常重要的,也不耽誤多少時間,就能累積很多資糧;如果沒有能力念的(如眼盲者),把經書好好包起來供養。不能看、不能念、不能供養的人在別人念時,僅僅聽聞一遍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。此外,多做八關齋戒對往生西方有幫助。
總之,《普賢行願品》是往生西方的方法也是往生西方最殊勝的發願。